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节 (第2/4页)
能比就不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能保证三年后锦言不会金榜题名?等到那个时候,还不定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呢!反正我是觉得,锦言比于书楷更会为人处事,官场上瞬息万变,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夫子承认,此次科举确实是于书楷占去了所有的风头,王锦言反倒显得不是那么厉害。 可世事难料,三年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反正夫子就是更看好王锦言的为人处事,笃定王锦言一旦进了官场势必会比于书楷走的更加顺利。 “呵!你也说了是三年后,又不是只有三天,人于大人平白无故当了三年的朝廷命官还能没点人脉?等三年后王举人才出入朝堂,还没站稳脚跟只怕就被于大人给碾压在了脚底下,还往哪儿蹦跶?”撇撇嘴,师母的语气里尽是嘲讽。 三年啊,王锦言此次落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想要爬起来确实还有机会,但想要超过于书楷,怕是就难上加难了。 “你……”一而再被堵回来,夫子无疑是很不高兴的。偏偏他想要反击,一时间又说不出很正当的理由来。 “再说了,你也别老是说于大人不如王举人会为人处事了。照我看啊,于大人也就在你这里不招待见。出了咱们上米村,于大人不是混的风生水起,很厉害么!”师母才不管夫子高不高兴,现下是她非常的不痛快,憋了一肚子的气,“这些年我是亲眼瞧过于大人有同窗上门来做客的,还都是厉害的同窗。那个李学子,当年的头名,至今都跟于大人交好,听闻此次也被封官了呢!” 提到李君懿,夫子的脸色到底还是变了。 其实他提醒过王锦言,出门在外一定要多多结交好友。多一友,很多时候委实能帮上很多忙,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是能少走不少的弯路。 就像于书楷能走到今时今日,就少不了李君懿这位出身好、学识又极为渊博的好友的帮衬。据说当初于书楷一家人才刚去五水县,还是租住李家的府宅才得以落脚,可不就是天大的交情? 但是很可惜,夫子倒是未曾从王锦言寄回的书信中看到其他人的名讳。无疑,王锦言仍是没能顺利结交到知心好友。 以夫子的为人之道,并不是轻易交心之辈。他看得出来,王锦言也是他这种人,并不会随随便便跟人结交。他自己这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可是对王锦言,夫子期待很高,也希望王锦言能尽早迈出那一步。谨慎固然是好的,可太过谨慎和戒备,只怕会错过很多良机啊! 夫子的诸多考量,师母不知道,也懒得知晓。反正现下的她对王锦言已经不抱希望。至于三年后的事情,三年后再说吧!她就知道,于家是彻彻底底站起来了! 没有在上米村呆太久,于家人再度离开。于大哥他们全部留在了五水县,于老汉和于大娘则是随着于书楷一家五口去了皇城。 一开始于书楷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去皇城。毕竟于家没有分家,大房、二房和三房都是他的责任,他完全可以全部照应好。 但他这个话一说出口,就被于大嫂他们摆手拒绝了。 “以前咱们这些哥哥嫂嫂是没本事,处处都要占你们四房的便宜。现如今咱们都有能力自己赚钱了,哪里还能占你们四房的便宜?亲兄弟明算账,合该互相帮衬才对,可不能一直让你们四房吃亏的。”这是于大嫂的原话,语气很是真诚,不带丝毫的勉强和虚假。 第165章 更新 “对对对。以前是咱们没本事, 这才只能指望四房拉咱们一把。但是现下咱们自己能赚银钱了,而且五水县的府宅也是你们四房帮忙买好的,咱们已经住的很心安理得了, 哪里还能再跟去皇城占便宜?不能去、不能去, 真不能去。”想当初于二嫂可是竭力盼望能随着四房搬去五水县住的。 为了此事, 于二嫂还在家里闹过, 一门心思就想着得把自家孩子送出去。而今没想到连于二嫂也转变了态度,即便心里很清楚皇城肯定比五水县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于二嫂却愣是没有贪心。 “大嫂和二嫂说的也正是我想的。说起来咱们其他三房能在五水县顺利站稳脚跟, 再也不必留在上米村下地干活,已然是四房帮衬了咱们。又是买宅院又是买铺子的, 咱们可都没跟四房见外。现下要是咱们都搬去皇城, 可不就把五水县的摊子给丢下了?那么好的宅院和铺子, 咱们可都舍不得卖掉, 肯定要自己留着的。”于三嫂也是个会算计的人。 多大本事干多大的活儿。像五水县,于三嫂敢去闯一闯。但换了府城,于三嫂特意去吃过各种小吃和美食,他们家的手艺还差得远呢! 等去了皇城, 想都不用想,肯定更是集齐了各地的美味佳肴,哪里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地?总不能还是全都指望四房养着,他们却都什么都不干吧?那也未免太没良心了点。 而且于三嫂对她现下的日子很知足, 也很满意。又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也不是特别的辛苦,还是自家生意累了就可以歇息两日不必开张……哪里不舒坦了? 虽说搬家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只听于大嫂三妯娌的。不过当于大哥三兄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