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节 (第3/4页)
生大枣,笑出一口小蒜瓣一样的白牙:“看到的和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看我爹爹做什么就行了。” “哎呀,小西北真是向着你爹啊,聪明,”三叔伸手摸垂髫小儿的脑袋。 凌安之但笑不语,低头给三位岳父倒茶,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 三叔说道:“我们余家,确实有些困难,后继乏人,可能需要和你商量?” 凌安之心想商量什么?让自己带着老婆孩子去太原做上门女婿?自己花钱和抢钱还行,也不是做生意那块料啊。 老狐狸二叔久在京城,套路可能打的好一些,提出了要求:“我知道安之现在是国公,难离京城,小西北前几年太小了,是我们来京城的时候多些,以后能不能每年让余情带着孩子回家住几个月?” 凌安之知道余家子嗣艰难,最重视孩子,当下满嘴跑马车:“二叔哪里话,余情和我成亲,我们两个便全是余家人了,我每年要巡视四境至少二到三个月,余情今年未回太原是因为天下初定,事情太多,以后每年我巡境前将余情和孩子送回太原,之后巡境结束再自太原接回来便是。” 二叔对这个答复基本满意,他现在看凌安之越看越顺眼,“当年裴星元亲自上门提亲,余情不愿意被我逼婚还跑到了北疆去,原来是为了安之,我们当时还不理解,现在想想,这丫头眼光不错。” 凌安之心想忘了当时在背后说了他什么坏话了,选择性失忆,他陪着三个岳父聊着天,静等下文。 余情的亲爹说话了,面有难色:“安之,我有一个事能不能和你商量一下啊?” 估计下边这些话才是真正的目标,之前的只是火力试探—— 余情的父亲老脸通红的装可怜扮猪吃老虎:“我们兄弟三个,半生碌碌,膝下空虚,现在的孩子也就是康轶和余情两个,康轶那性子执着,已经…不可能再填子嗣…康瀚的儿子已经被封为太子,每日里读书习武忙碌,我们余家经常去见也不合适。你们有了小西北,以后还会再生,我们年岁渐长,也想有个孩子送终,小西北是长子,肯定是凌家的正统,可以后要是再有了男孩,能不能…挑一个…姓余啊?” 原来在这里。 凌安之颇有些哭笑不得,小太子余家去见不合适,鬼见愁凌安之的儿子倒是可以打一下主意,看来他确实是脾气太好了;再者第一个刚长成一个小人儿,就已经打起了第二个第三个的主意,不愧是做生意的,没春种便惦记着要秋收。 余情是主意正的,当时生小西北的时候天下才定,父辈全未在京城不知道她生的那么艰难,她吃了苦咬着牙对家里也是报喜不报忧,而今被催生了好几次了,所以一听父辈们来了,直接家门都没敢进。 凌安之扬眉一笑:“岳父大人,余情不易生养,终生子嗣不会多,如果再有子,姓氏凭余情和长子同意即可,不过——” “不过什么?”余家三个老爷全笑了,他们老哥三还担心凌安之和他们耍心眼打太极拳,没想到还是很好说话的嘛! 凌安之将茶盏放在桌子上,按理说余情和父辈之间的关系他尊重即可,可观察了几年,他觉得余情和岳父之间的交流存在些问题,父辈们对余情自小矛盾,宠溺和严格并行,管得太多,导致余情什么事也不太和家里说,在外边有时候九死一生,和父辈们说起来全和走路不小心摔了一个跟头似的。 可这世道,在世面上混的男人难,其实女人更难,余情近几年还是安国公的夫人,做生意的时候还经常被看不起受委屈,更不用说家族势力没这么强的前些年了,余情全是一股子不服输的野性顶过去的,他看在眼里,非常心疼。 其实很多事情的解决,几句话就行了。 他笑容凝固,喉结滚动一下,说得极其严肃:“不过余情上次生小西北的时候难产,差点血崩没了,花折和宫里的太医们全看了,说再生的话定再难产,必死无疑。” 余家大爷当即变色,一着急差点站起来:“啊,没听情儿跟我们说啊?” 凌安之直言不讳:“你们对她期望和压力并存,她只报喜不报忧。” 天色已晚,好不容易安顿了岳父大人们,凌安之终于粘在了床上,他深觉得自己从小和老王爷关系不好,导致不太会处理和父辈的关系,像个贼似的斗智斗勇了一天,头都大了。 灭了屋里的烛台,开始搂着余情摸着一截小腰听余情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