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节 (第4/5页)
说都是才刚可以成亲的小女孩,甚至让她未婚先孕。换在现代就是一个成年男子去引诱一个高中毕业生,这太恶心了。一个帝国的皇长子素质如此低劣,难怪大夏离亡国不久了。 良国公犹豫了一会道:“圣人很偏爱指挥使,他是按照皇子妃的标准给指挥使择妻的,杜娘子上头有五个哥哥,她是最小的女儿,但因杜大人只有一妻,所以她是杜氏长房嫡长女。家中父母兄长娇惯,把她养得有些心高气傲。”圣人真是费尽心思给郑玄挑了一个最好的妻子,身份高贵、父母恩爱、兄长五人,家中子嗣旺盛,如果杜娘子能跟郑玄成亲,夫妻两人恩恩爱爱的过日子,上面又有圣人和杜家庇护,这对小夫妻也不知有多幸福。 杜娘子的父亲答应这门亲事也是拳拳爱女之心,女儿虽身份高贵,当皇子妃也绰绰有余,可她是家中幼女,即使顶了一个长女名分,她不可能是长女,被爹娘和兄长娇惯的不行,这样的小女郎又怎么能嫁入皇室?就是当宗妇都不行。郑玄身份高贵,备受圣人宠爱,又不是郑家长子,他这样的身份才最适合女儿。只可惜杜娘子被家人养得太娇,被有心人撺掇了几句,就觉得自己身份高贵,嫁给郑玄太亏了,她明明应该当皇子妃的。 “可是大皇子当年都有三十了,他还会不娶妻?”王珞问,京兆杜氏的嫡长女会蠢到宁愿当皇子妾也不嫁给郑玄当正妻吗?按理郑玄身份真不差,国公嫡幼子,又备受皇帝宠爱,当年郑玄还没有当禁龙司指挥使,这样的美少年谁不想嫁?王珞真心理解不能,难道真是自己老了,审美观跟少女不一样? 良国公说:“那时先大皇子妃重病垂危,太医都说她熬不过半年了,大皇子妃就把自己同母的胞妹召入了大皇子府,说是想家人,想让幼妹陪着,其实大家都知道,她是在为大皇子选继妃了。” 王珞恍然大悟:“所以杜氏以为自己是可以当大皇子妃的?”大皇子是圣人第一个长大成年的孩子,也是皇子中唯一有同母弟弟帮扶的皇子,即使圣人迟迟未立太子,大家也觉得大皇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毕竟圣人没有嫡长,无嫡立长,这是自古的规矩。当然这种规矩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就是王珞这种历史小白,都知道历史上非嫡非长的皇帝多的去了,皇家本来就是规矩的制定者。 良国公微微颔首,“先大皇子妃是太原王家的长房嫡长女,同大皇子有三子二女,她当时病重,娘家想把她同母胞妹嫁进来继续当填房,她让胞妹在王府住了一个月,跟延平郡王看对了眼,她撑着病体把胞妹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又让大皇子纳了一个庶妹当孺人,那位王孺人现在有一子一女,跟先皇子妃留下的三子二女关系很好。杜氏跟大皇子的事,大家都说是当时的大皇子妃露出来的……” 王珞不由道:“大皇子妃为孩子也是殚精竭虑了。”将心比心,王珞要是大皇子妃也这么干,要是让杜氏进门当了继妃,她五个孩子估计一个都保不住,让胞妹入门当继妃更是昏招,同父同母的姐妹,手心手背都是肉,将来自己孩子跟胞妹孩子抢家产爵位,娘家人会帮谁? 即使庶妹当继妃都不行,生母或许还会顾念自己,但父兄可定是以家族利益为主。只有找个庶妹当侍妾才是最好选择,即使有孩子也压不过自己的嫡出,如果庶妹够聪明,肯定会跟自己孩子拧成一股绳,有庶妹给老公吹枕边风,她孩子也不至于被继妃压得太过。 第89章 二娘的亲事(下) 良国公也附和道:“可惜先大皇子妃走的太早。”她当时要是身体健康, 有她看着大皇子,大皇子也不至于作出这种昏招,良国公叮嘱孙女道:“你要记得,你是嫁给指挥使,夫妻要齐心,指挥使跟长乐公主情如亲姐弟,你一定要敬着长乐公主。” 王珞道:“阿翁放心,我会远着宜城公主的。”脚踏两条船是官场大忌, 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下场都不会太好,四处下注还能保住荣华的人家,大部分都是成国公府这种, 本来就没太大权势,也不图从龙之功, 只求一个安稳,但这样的人家往往也是圣人想要对勋贵下刀时第一清算对象。 不然为何良国公和成国公这么战战兢兢,担心爵位不保?就是圣人觉得财政负担太大,总想着削减那些白领俸禄的勋爵。一个帝国的灭亡, 往往从帝国的经济就能看出,大夏现在看着繁花似锦, 其实内里早千疮百孔, 也是今上手段还算可以,才勉强维持住稳定,要是下任继承者不行,大夏绝对玩完。当然王珞只是站在后世, 以推衍的观点看问题,现实是现实,她会参考历史,但不会照着历史走,不然她就是真傻了。 良国公说了郑玄的往事,又对王珞提起国公府最重要的一件事,“阿石你可知镇国公只是先国公的嫡次子?” 王珞点头说:“我听贵妃提过一句,不是说那位兄长早早就去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