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7章 庆功宴会 (第2/2页)
;在东边对张士诚防御为主;至于西边进攻为主!扩大招兵,扩大军队数量,胜负就在这几年了。胜利了,一切好说;失败了,什么都不用说了!” “好!”朱元璋说道:“还有什么!” “重点防御南昌,也就是洪都;还有重点防御安庆,安庆若是沦陷,应天必然不保。上一次陈友谅大意了,丢了安庆。下一次,未必会大意,我们不能指望运气一直好,不能指望敌人还会犯错误!” “下一次出手,陈友谅必然会谨慎,步步为营,不断威逼金陵,舍弃冒进。到了那时,就是拼消耗,比耐力的时刻,所谓的奇谋,奇袭之类,用处也不会太大了!” 朱元璋沉默着。 莫要看,刚才庆功会上,他说的意气飞扬,把陈友谅贬低的一文不值。似乎伸出一个手指头,吹上一口气,就是能灭掉陈友谅。 可那是为了鼓舞人心而已。 这一次交战,陈友谅损失了不少地盘,军队伤亡在八万多,至于朱元璋也是损失了四万多。 按照战斗损失计算,这一战算是大捷。 可是,这样的胜仗,他打不起。 这样的胜仗,连续打上三五次,他就会兵力枯竭,财力枯竭而亡。 最多一年修整后,陈友谅就会率军南下,稳扎稳打,进攻金陵,舍弃奇谋,而靠着庞大的实力横推。 那时,北线退守为主,将一些区域让给张士诚;在东线,浙江东部也是防御为主要。 集中主力,对决陈友谅! 这场大战当中,要侧重经营两个战略要点,一个是安庆,一个是洪都。 安庆北靠群山,南临长江,东西临湖(河),且位于长江弯道处,水流相对湍急,没有任何一个方向是平坦开阔的,无论从哪个方向攻击安庆,都是相对困难的,因而安庆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其次,安徽段的沿江城市中,只有安庆位于北岸,其他的基本上都位于南岸,并且无险可守。 太平与南京近在咫尺,池州虽然地形也比较险要,但是城区离长江主干道相对较远。 安庆段水面相对较狭窄,勉强还可以封锁江面。 而到了下游,随着水面的日益宽阔,根本难以封锁江面,如果没有水军在江面上阻挡,船只可以在江面上畅通无阻。 陈友谅一旦拿下安庆,就可以从水上运输兵力,攻击沿江的各个城市。 安庆若是失手了,朱元璋也彻底完蛋了! 在安庆失守的情况下,能保住应天府,简直是老天爷保佑。 上一次胜利,主要是陈友谅大意。 可不能指望,这一次陈友谅依旧大意。 至于洪都(即南昌),也很重要。 南昌城,缩于长江以南,而控驭长江两翼,从东西两翼分别威胁武汉、南京。 在南昌城的外翼,联结九江、湖口。 九江,在陈友谅手中;湖口,在朱元璋手中。 九江的西翼因为背后庐山,它的军事地位相比湖口而言,更加的具有优势。 湖口背翼因为地势稍微平坦,它的战略价值要略逊于九江。 ………… 激战之后,双方都是进入修整期间。 朱元璋消化着胜利果实,正在为下一次大战,做着心理准备;陈友谅在舔着伤口,也在正军备战。 虽然死第一次交战,朱元璋略胜一筹,可自身损失额不少。 陈友谅损失较大,可根基尚且存在,战斗力依旧是强大。 陈友谅依旧是老大,朱元璋依旧是老二,张士诚依旧是老三。 就在修整着这一年,传来了消息,汝阳王被刺杀了,汝阳王的义子王保保上位了。 经过两年多的围困,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益都被攻破,里面红巾军尽数覆灭。 “今夏,已投降元军的田丰、王士诚,瞅准时机,在前线刺死了察罕帖木儿,重新回到红巾军队伍,进入益都城,共同抵抗围攻的元军。” “刘福通火速派援军前往山东。九月,当刘福通派遣的援军进至火星埠时,遭遇到了元将关保的阻击,援军败!” “王保保在其父死后,率军继续围攻益都,此时的益都城内,红巾军已陷入了寡不敌众,援军不至的恶劣境地。就在此时,山东各处又发生严重的蝗灾,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百姓大饥,红巾军军粮困乏。” “形势极端困难,但红巾军将士们依然坚守城池达两个多月,一直到十一月六日,元军攻破益都,田丰、王士诚被敌人剖心杀害,陈猱头等20多位红巾军将领被俘送到大都,其余红巾军的将士们都壮烈牺牲。接着莒州也被元将关保攻下。至此,山东又落入元兵之手。” 刘伯温念着前线的情报。 朱元璋听着,脸色铁青。 革命事业陷入低谷,红巾军一脉,只剩下他,明玉珍,陈友谅三人。 至于张士诚,方国珍,早就投降了元朝,当了元朝的大官,背叛了革命事业。 “来人,我要祭祀山东的英雄们!” 朱元璋说道。 很快的灵堂摆开,开始祭拜。 想着田丰、王士诚被敌人剖心杀害,陈猱头等20多位红巾军将领被俘送到大都,活剐而死。 朱元璋就是兔死狐悲,若是他败了,也会被捆绑到元朝大都,受着活剐之刑。 这就是造反的代价。 不是公侯万代,就是全家死光光。 …… ps: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