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_第103章 让我们刀了孔府(四合一)(月票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让我们刀了孔府(四合一)(月票何 (第5/5页)

,经历过的事儿多。
  这也是东虏领袖黄台吉,亲自出面招抚洪承畴的缘故,他当过朝廷的蓟辽总督,还是少有的高级文官,对于大明的缺陷,朝廷内部的具体情况,朝廷高层的各种斗争,朝廷的真实实力一清二楚!
  可以说,即使不考虑洪承畴的个人本领,光是他脑海中的那些高级信息,就值得黄台吉亲自出面招抚。
  “所以,孙膑师侄,还有子贡师侄,你们商量商量,完全可以制造出一位,符合李闯心理的‘旧儒’高级文官。”
  “当丞相府对孔府动手,甚至为了筹集粮食而故意洗劫孔府的消息传出去后,一位原本已经愿意臣服于奸相权臣的高级文官挺身而出,趁着夜色离开了京城,然后告知李闯,城内的具体情况,详细信息。”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能让这位探子变的更真实,以及其中的细节问题,这就交给师侄你们了。”熊岩淡淡的道。
  一直以来,熊岩都对自己的长处、短处相当清楚。
  他的长处就在于理性思维,就在于擅长数学,擅长心算,擅长计算。他的短处就在于人心,所以偶尔嘴炮一下没问题,制定大方面的计划,也没问题,但你让熊岩具体操作,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熊岩觉得自己是不会做所以才这样。可是在孙膑、孔丘看来,这就是熊岩的谦虚之举了。
  最终,众人都看向了孔子,而孔子也没有让熊岩失望:“圣人曾经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老夫曾经详细的阅览过大明史书,无论怎么查找,都没有找到孔府明面上的功绩!甚至苛刻一点的话,孔府,并未对大明做出任何积极贡献!”
  “两月之前,丘站在菜市场口的时候,曾经当着京城百姓的面说过:所有通过朝廷获取的好处大于个人付出的,丘都要一一清算!”
  “如今,那群勋贵都买了国债,用全部家产为此前而赎罪,所以求暂时放过他们,可是孔府却还没有买国债!”
  “赐!”
  “弟子在!”
  “圣人曾经说过:不教而诛是为虐,所以,待会儿赐你去给孔府传递朝廷政令,一定要和孔府解释清楚,说明事情的严重性,要让孔府明白,他这粮食不是给我孔丘一个人的,是给大明朝廷的!”
  “仲由!”
  “弟子在!”
  “若是孔府不愿意购买国债,也不愿意拿出等价的粮食或其他资源,你就做好带领君子营前去围剿孔府的准备!”
  说到这里,孔子捋了捋胡子:“老夫待会儿就去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为核心,书写一篇雄文,做到名正言顺!”
  “不过孔府毕竟是圣人之后,是很多读书人心中的招牌,所以,第一次劝告他们若是不听,我们就再劝一次。这第二次,便以丞相府的名义劝说。”
  “若是孔府仍然不听劝告,那么子路你就可以出发了!到时候,一定要好好的审查一下孔府的问题,所有草菅人命的孔家人,都要按照大明律处理!无论他是什么身份,即使他是当代衍圣公,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
  第二天,孔府之中发生了这样的场景。
  “老爷,这是今日丞相的弟子端木赐派遣骑兵送过来的政令,上面说如今大明朝正处于关键状态,京城勋贵都已经毁家纾国,购买了大量国债,还请孔府也表示一二。”
  “除了这份政令之外,信使还送过来了一份特殊的翰林学报,今日的标题似乎也暗有所指,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这篇文章的落款是孔相,在文章底下,还列举了这些年来,孔府受到的种种好处,以及朝廷历代以来对孔府的赏赐、加封。丞相似乎对孔府,有了一些不好的想法。”
  “此外,端木先生还说,此次国债,可以让孔府以一比一点五的比例购买国债。即孔府出一万两,给孔府面额一万五千两的国债。”
  这个管家,身高八尺有余,也是正宗的山东大汉。
  此外,他也是圣人后裔,也是孔家人!
  只不过,他是支脉的孔家人,而眼前这位家主,乃是主脉的嫡系。所以,一个是衍圣公,而另一个只是管家。
  “怎么?动心了?”家主慢悠悠的道。
  “丞相府此次确实是很有诚意,我们只需实际付出一万两,便可获得面额一万五千两的国债,十年后便可获取一万八千两的回报,这样的回报,已经可以称得上不错二字了。”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朝廷,似乎可以守住。有丞相在,大明中兴有望,此时购买一些国债,也不是不能考虑。”管家小声建议道。
  “你啊,还是看的太短,目光不够长久,岂不知此乃大祸之举!若真的这么做了,我孔府灭顶之灾就在眼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