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诗歌” (第2/2页)
之痴迷,而她最喜欢的恰恰也是诗歌,听了丁承的话,顿时像是遇到了知音一般。 “既然丁大人有兴趣,小女子定当洗耳恭听。” “咳。” 丁承清咳一声,作诗咱不太会,但这唱歌可就太容易了,张口就来。 “你是我的小丫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蔡文姬半闭着美眸,正想好好聆听丁承的诗歌,结果冷不丁听到这样的歌曲,猛的睁大了眼睛,一脸的呆滞,这……这是诗歌? 太直白了,完全没有诗境,诗意,诗味在里面。 但不止为何自己却觉得听得很爽,甚至身体都有点情不自禁想扭动起来。 而且这首歌的韵律是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和《孔雀东南风》、《陌上桑》等乐府诗完全不一样。 一曲唱完,蔡文姬的脑海里却还在一直回荡着这首歌的旋律,甚至她都能够哼上两句。 她被彻底震撼住了,虽然丁承的这首诗歌词语简单,甚至有些露骨,但不妨碍她将曲子记下来。 蔡文姬深吸了一口气,看了丁承一眼,越发觉得丁承不简单,这完全颠覆了自己对诗歌的认知,说不定会开创出一个新的诗体。 “丁大人的诗歌别具一格,朗朗上口,就算是天子的黄门鼓吹署也不及,此诗歌一旦传唱出去,必定引起天下喜爱诗歌的人追捧。” 丁承摆了摆手,谦虚了两句,蔡文姬继续道: “不知大人除了这首诗歌外,可还有别的?” 丁承嘴角一翘,这是听歌听上瘾了?笑道: “诗歌于我小道尔,闲极无聊时,随手做了一些,文姬姑娘可还要听?” 蔡文姬眼睛一亮,非但没有觉得丁承狂妄,反而觉得丁承才气逼人,听他的意思,似乎做了很多诗歌,急忙点头,表示愿意倾听。 丁承不假思索的连唱了几首他那个年代传唱度最高的歌曲,最后以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结束了他个人的演唱。 蔡文姬听得如痴如醉,特别是最后一首,诗境、诗意、诗味全都有了,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她感触最为深刻。 此时天色已晚,蔡文姬却依旧意犹未尽,不过也知道自己再呆下去也有些不妥,便起身告辞。 不过她此时看丁承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蕴含着崇拜,钦佩,一副小迷妹的模样。 “丁大人,不知文姬可否经常来府邸,聆听你的诗歌呢?” 蔡文姬出了府门后,回身看着送自己出来的丁承。 “随时欢迎。” 丁承露出笑容。 蔡文姬也掩嘴一笑,随即有些不舍的离去。 “总算走了。” 丁承看着蔡文姬远去的背影,自语了一句,李斯这时慢条斯理的走了过来。 “主公,你不是正为不能面圣而发愁吗?也许这文姬姑娘便是突破口。” 丁承沉吟了一下,“蔡邕此人城府极深,恐怕蔡文姬也影响不了他。” 李斯呵呵一笑,捋了捋颚下的胡须。 “我看主公也到婚配的年龄了吧!如果你和文姬姑娘结为秦晋之好,蔡邕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