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3/4页)
物栽种,他多多关注了一下,各种建筑根本没机会去关注。但到了第二进就不同了,此处梅花开始增多,而且此时又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所以一进院内就感受到了一股扑鼻的清香。而李老先生的住处就在一小片梅树中间,方弛远心想,外人传言李老先生嗜梅如命,看来并非妄言。 见到李云长,接下来的事情反而简单了,按照步骤行了拜师礼,一套完整的程序走下去,时间已经是午时后半个时辰了,至此之后,方弛远就是正过名的李老先生的四弟子了,也是此时他才刚刚明白师傅对古代人的含义。 “三味。”当天方弛远留在了李宅,和父亲方喜云约定三天后来接他。a;a;ap;1t;br/a;a;ap;gt;拜师之后李老先生对他就亲密了很多,和他之间就唤起了小名。“不差几天就是新年,你可知我为何没等过了这个新年再收你为徒,反而现在就急急忙忙行了拜师礼?” “呃”方弛远老实的摇摇头,这个他还真的不知道。 “你虽天资聪慧,但是启蒙还是太晚,我上次问你,你说才刚读四书,连五经还未碰触。”老先生说完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思考“但凡家里有点钱的孩子,像你这么大都已经开始学习五经了,等你凭仗天资和他们进度等同的时候,他们四书五经也已近学完,所以你和他们相比并不占有优势!” “我们读书虽不尽是为了科考,但是你不可否认我们确实是要参加科考。” 老人认真的说着,方弛远就认真的听,他能感觉到老先生话里面的真情实意,他不是没有感情的傻子,心里对老先生的敬重立马又多了许多。 “科考第一试童子试,只考你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这一点难不倒你,也许你只读一年就可轻松取得童生资格,但是之后呢?” 李老先生哈哈一笑,“之后的乡试,府试,会试,甚至是殿试你也打算就这样混过去?若如此大家都只背书就好了,哪还会有四五十岁的老秀才呢?他们恐怕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了吧!” “所以,你虽年幼聪颖却更要抓紧时间学习,你过完年九岁,一年时间我让你熟悉完四书五经的内容,你不可抱怨苦也不可抱怨累,要知道你这一年的辛苦却要别人四年五年甚至更多的努力!” “弟子不觉得苦!” “嗯。”李老先生抚须,“再三年我教你帖经、策问,诗赋、杂文,经义、墨义、诗词、算学,你不必精通,却要样样熟悉。” “是,弟子谨记。”a;a;ap;1t;br/a;a;ap;gt;方弛远认真的点头道,他没有想到,仅仅几天的时间,老先生就已经替他规划好了未来,内心对“师徒”这个词语的理解又深了三分。 “好。”李云长满意的点点头,“再两年你熟读我国律法,杂文,游记……趁着现在年少,多读一些书,等你十五岁考中秀才后我在深入给你讲解帖经、策问,诗赋、杂文,经义、墨义、算学的内容。” “十五岁考中秀才?”方弛远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云长,虽然没经历过科考,但是整个溪山县最年轻的秀才好像都十七岁了,而师傅说他十五岁就会考中秀才。 “怎么?”看着方弛远吃惊的表情,李云长笑道“你是不相信自己还是不相信我啊?” “信”方弛远嘿嘿笑道“信,两个都信!” 第8章 书社 住了两天,他也清楚了李老先生家里的情况,老先生有三个儿子,现在两个在京城任职,三四年都见不到一面,一个在溪山县做教谕和他住在一起,今年47岁叫李青才,老先生夫人为常氏,今年67岁,是个很和蔼的妇人。 “三味。”方弛远正在书房看书的时候,常老太太走进书房对他招招手说“看书看累吗?也不能总看,该休息也要休息。”老太太把食盒放在桌上“来,尝尝我熬的甲鱼汤好不好喝!” “师娘熬的当然好喝!”在李宅仅住了两天,方弛远就完放开了刚来时的拘谨,他本来就是一个成年人的灵魂,性子又洒脱随意,李老先生对他好,他都安心的接受,准备以后再加倍的还回去。如果他矫情做作,恐怕老先生又是另一种想法,那样反而不美了。 “嗯,好喝!”a;a;ap;1t;br/a;a;ap;gt;方弛远对常老太太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常夫人已经已经是67岁的高龄(按照古代来看。),但是做起事来依然干脆利落,没有老年人的精神萎靡。 他现在呆的书房是李老先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