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天下 第542节 (第3/3页)
,所以,从现在起,对于云彰跟云显的教育,明显就有了轻重点。 这两个孩子,不论是哪一个,都有自己极为重要的工作去做,如果能做的满心欢喜最好了。 冯英,钱多多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孩子到底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些什么东西,她们甚至把这一点当做自己恪守妇道的标志性行为。 家事国事天下事,全部铺开之后,每天都能收到雪片般的捷报,云昭的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世界对左懋第来说却没有像对云昭那样开朗。 他带来的使者团,在长安坚持了七天之后就星散了。 陈洪范等人已经回了南京,听说准备辞官不做回乡务农。 左懋第没有回去。 他在朱氏府邸的对面,准备开一家蒙学…… 没有与崇祯皇帝同生共死,已经让他非常的难过了,现在,既然太子,永王,定王还在这里,那么,自己就守着,为朱明王朝尽最后一份心力。 他居住的永兴坊是一个新建立的坊市。 此时的长安,正在向旧时长安蜕变中,听说在官府的规划中,还是会出现一百零八个坊市,只不过长安官府将之成为一百零八个封闭的居民区。 永兴坊是一座新建的坊市,左懋第到了长安之后,发现朱明太子,永王,定王居然好端端的居住在长安,几次登门觐见,都被长公主给拒绝了。 所以,他在第一时间,就用使者团的钱,买下了朱氏府邸对门的一座不大的院子。 左懋第在家门口,郑重的贴上了招收弟子的文告,他不期望能收到多少弟子,只希望对面的长公主能看到,将太子,永王,定王交给他来教导。 多年的官宦生涯,让左懋第养成了不急不躁的习气,即便是沦落至此,依旧心平气和。 他明白,长公主之所以不敢见他,纯粹是因为担忧蓝田官府,担心他们会把一个‘意图叵测’的罪名安在他们头上,给这个本来已经非常不幸的家,带来更大的灾难。 居住在对门的左懋第自然是法眼如炬的,他甚至将自己的卧室安置在靠墙的厨房里,并且在沿街的那堵墙上开了一个窗户,窗户就在他的书桌旁,只要他一抬头,就能看见朱氏的大门。 从这半个月的观察来看,左懋第可以很肯定的一点就是——蓝田官方似乎真的忘记了朱明皇族,且看样子在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了。 没有官员前来打扰,也没有密谍模样的人登门,甚至没有假扮泼皮的人上门来勒索,朱氏府邸甚至连一个前朝的访客都没有。 朱氏一家子,就这样关着门,平平静静的过着日子。 清晨的时候,朱氏的偏门慢慢打开了。 四个白面无须,却穿着黑衫,带着黑色软帽打扮的人离开了府邸,其中两个人挑着箩筐,另外两个挎着竹篮,看样子是要去菜市场买菜了。 左懋第穿好衣衫离开小院子,不远不近的跟着这四个宦官,他想找这四个宦官把朱氏府邸的情况问的更清楚一些。 长安由于金吾不禁的缘故,为了让手里的菜蔬,鸡鸭鱼肉卖一个好价钱,他们大半夜的就已经进了城,等他们摆好摊子,此时,天色刚刚亮起来,早市也就开始了。 左懋第看着四个宦官熟练的跟乡农们讨价还价,看着他们流水一般的购买了很多精细的吃食,这些吃食流水般的装进了箩筐。 他们同时还定了数量众多的米粮,整头的猪羊以及大量的时令蔬菜,让人家给送到家里去。 左懋第明白,朱氏府邸如今装满了人。 从长安官府处左懋第发现就在这座府邸里居住了不下七百人。 从采买宦官花钱的程度来看,长公主手中还是有大量钱财的,否则,就这七百人不事生产,每天白白吃喝花费的银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眼看着四个官宦采买完毕,提着竹篮,挑着竹筐来到一个卖豆腐脑的摊位跟前,只说一句老规矩,老板就迅速端来了豆腐脑,油条等一干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