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天下 第484节 (第1/3页)
接见这个名叫王山的边关守将的时候,云昭叫来了韩陵山,钱少少,张国柱一起听。 王山的口才并不好,甚至在云昭等人的注视下有些慌乱,话说的磕磕巴巴的。 不过,听完这家伙讲的故事之后,云昭,钱少少,韩陵山,张国柱四个人的心情都不太好。 “县尊,成化年间,出嘉峪关去哈密屯垦的大明百姓共计十三万六千有余,后来,归来的只有不超过一百三十人,年纪最幼者就是段仁…… 嘉峪关艰苦,没法子养活这个孩子,我们托付商队将这个孩子带回了关中……再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大将军。” 王山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满是笑容,且幸福。 等王山告退后,韩陵山皱眉道:“我第一次见段国仁的时候,他瘦弱的就像是一只兔子。” 钱少少道:“身上有刀剑伤,左边的耳朵是被利器割掉的……” 张国柱道:“他总是喜欢看西方。” 云昭对韩陵山道:“派出商队搜索西域残余的大明人。” 韩陵山道:“有一些记录,他们的处境不太好。” “那就探查清楚,告知段国仁,他满怀仇恨却能在嘉峪关整军半年,说明他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就按照他信中所言,徐徐图之。 以后,我们即便是要开拓边疆,不能让百姓打头阵,切记,切记。” 韩陵山苦笑一声道:“成化年间,大明军队退出哈密卫,史书上是有记载的,为何就没有随军出塞的百姓后来的记录呢?” 钱少少道:“史书没空,也没有多余的地方记载这些小事!” 上位者的情绪很难出现波动,就算是有波动,也是一瞬间的事情,很快就会平息。 嘉峪关两百余人在朝廷已经忘记他们的情况下,宁愿放羊,屯垦,自力更生也要守卫孤城二十年,这种事情是一个大时代下的悲剧。 好在,如今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有时候云昭坚持认为,天道就应该是这样的,让好人有一个美满的结果,让坏人有一个糟糕的结局。 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理念,几乎代表着大部分人的想法,希望。 可惜,愿望是好的,结果,不一定。 第053章 野心制造出来的辉煌 云昭在给段国仁的回信只有四个字——苦了你了。 至此,大明世界的西北边陲云昭就全权托付给了段国仁,他相信,这个人不会辜负大明世界,也不会辜负他的信任,更不会让那片新的土地脱离大明。 玉山上有很多人对于派大军征伐西域有着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大军可以进入西域,但是,必须是在国朝兴盛的状况下进入西域。 他们甚至把进入西域称之为——开疆拓土。 对于这个问题云昭跟他们的见解不一样,他的见解与朱元璋别无二致。 当年,大明驱逐鞑虏,建立大明之后,在制作史书的时候,很多文臣认为应该将蒙元从中华史书序列中去除,他们不愿意承认蒙元对中原的统治。 但是朱元璋不这样看,他不但不允许将蒙元从中华史书上去除,自己登基后的第二年便特意派人开始撰写——《元史》。 洪武二年二月丙寅,在南京的天界寺正式开局编写,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 大明初年的大儒宋濂是主要负责人。这次编写至秋八月癸酉(十一日)结束,仅用了188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这次修史,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 由于编纂的时间太仓促,缺乏顺帝时代的资料,全书没有完成,于是派欧阳佑等人到全国各地调集顺帝一朝资料,于洪武三年二月六日重开史局。 仍命宋濂、王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