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天下 第457节 (第2/2页)
关中之所以被称之为关中,是因为这里北部有黄土高原的阻挡,西部有六盘山的屏障,东部有黄河阻拦,南部有秦岭,整个封的死死的,只有东部的潼关,和函谷关以及西部的大散关是进入关中的必经要道。 潼关守住黄河渡口,而函谷关则守住东拐之后的黄河和秦岭之间的峡谷,大散关则扼守在西边六盘山脉和南边秦岭山脉之间,号称“川陕咽喉”。 因为秦川地区东有潼关,函谷关,西有大散关,所以称为关中。 而汉中的名字就很好理解了,他的北边是秦岭,其他方向有大巴山脉绕在周围,西端的摩天岭之巅曾有诸葛亮孔明庙。三国时期的蜀国拥有此地。 又因为汉水从中穿过因而叫汉中。 汉中古称南郑、梁州、兴元,是汉江之源。 位于关中西南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这片土地已经完全属于蓝田所属。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从宝鸡穿过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大散关的时候,云昭特意停留了一阵,凭吊了一下这座古战场。 柳城见云昭意兴阑珊,就笑道:“陆游当年作这首悲愤诗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有一天县尊会携席卷天下之雄风驾临他的伤心地。” 云昭道:“当年宋高宗赵构与金人完颜兀术以大散关为边界,各自安好……唉,赵构以为无法击败的敌人,在蒙元的铁蹄下毫无还手之力…… 蒙元铁骑天下无敌,赵宋却抵抗到了最后……成为最后一个被蒙元平灭的国家,还把一个蒙古皇帝的命留在了蜀中……抵抗之坚决,举世罕见。” 柳城笑道:“时也,命也罢了。” 云昭摇摇头道:“可惜当时无我蓝田男儿,否则,定不叫金人放马关中。” 柳城道:“可惜,日月不可倒转。” 云昭笑道:“不一定啊。” 说罢就下了山陵。 柳城愣了一下,马上就摇头笑了,县尊此时正是志得意满之时,说一些狂言,也是情理之中。 云昭似乎并不急着赶路,他有时候会在农田边上停下来,直接进入地头,与农夫闲聊,问收成,问农时,问家中粮仓可否有余粮。 有时候甚至会被热情的农夫邀请去他家里看看。 看过粮仓,看过猪圈,羊圈,数了他们家的鸡鸭,甚至还要女主人当着他的面喂鸡鸭,看看这些鸡鸭的服从性,免得被当地的里长给蒙骗了。 还好,蓝田里长们还没有学会把很多人家的鸡鸭堆在一家,给上官营造一个富裕的假象。 看过一户人家,基本上就没法子脱身。 了解了整个村子之后,云昭才能继续上路。 越是靠近关中的村子就越是富裕安乐,这一点,云昭已经切实的感受到了。 他甚至跟着百姓一起背上家里的产出,去集市上换钱,换他们需要的东西。 还好,集市上物资充分,买卖还算公平,有弄虚作假欺骗农夫的商贾,被拆穿之后还强词夺理的,却没有遇见强买强卖的可以让云昭大显身手的场面出现。 学堂修建在山腰上,边上就是山神庙。 山神的脸花花绿绿且獠牙外翻的很难形容,云昭不知道这会不会给这些天不亮就来求学的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至少,从学堂建设,以及吃的很胖的先生这些条件来看,钱多多助学的钱没有白花。 看着猪圈里的肥猪熟练地将前肢搭在猪圈围墙上冲他胡乱抽鼻子,云昭就感慨的道:“它居然认识我,买下来,今晚我们吃顿好的。” 这里的人显得非常淳朴,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淳朴的笑容,更愿意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云昭。 假如云昭不知道这里曾经诞生过草上飞这样的巨寇,不知道这里的百姓在没有粮食吃的时候惯会包人肉包子的话,他确实会认为人都是善良的。 人,不可能越穷越善良……这根本就是一个悖论。 现在,身为统治者,云昭必须相信这些曾经吃过人肉的人们——本性是善良的。 徐元寿在玉山书院授课的时候,将这种现象归咎于乱世,归咎于官府,归咎于巨寇——难道,他们真的一点过错都没有吗? 人在幸福安康,其乐融融的时候,就会故意忘记一些悲惨的往事,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人性中的善良之光才会一一展现,或许,把这个称之为愧疚更加合适。 “残酷的环境里人很难善良起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努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原因。” 云昭瞅一眼夹道欢送他离开的百姓,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柳城记录下来了云昭的感慨,并发出同样的感慨。 道路逐渐变得难走,村落变得稀疏起来,山寨却逐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