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7,不简单的韩明珠 (第2/4页)
??“爹,那个二姑娘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看到。”
??“二姑娘是大家闺秀,能想到咱们这些落难的人已经是大慈大悲了,她不会来的……”
??男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见远处又来了几辆车。
??打头的那辆马车格外的精致,更华贵,而从马车上下来的人,让大家更是看直了眼。
??哪里来的仙女儿。
??那个小女儿也是怔怔地看着马车上下去的女孩们,想着,里面有刚刚那位管事说的二姑娘吗?
??见到马车上下来的人,管事的早就迎了上去,
??“姑娘,您怎么来了?”
??“王伯,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吗?”韩明珠问。
??她一边问,一边用怜悯的目光看向眼前的难民。
??这些年,她借着紫云社的名头,在上京贵女圈里牵头搞起了施粥之事。
??让她每年都有小小的露脸机会。
??上京百姓,每每有人提起丞相府的二姑娘,都是要竖起拇指夸一声“仁善”的。
??就是上京其他的贵女,名声也好了许多。
??许多人家,对她都充满了感激。
??捐赠的钱物,也是如流水一般,一年比一年多。
??韩明珠听了管事的禀报后,走到大锅前,看了看里面正在翻滚的粥米。
??已经散发出阵阵米香。
??饥肠辘辘的难民闻到这个味道,都已经快要忍不住了。
??队伍朝前推挤了一下。
??韩明珠从小厮手里拿过大勺,在大锅里搅了搅。
??那些难免见到这样精致的贵女竟然亲自给他们熬粥,只好按捺下心里的焦急。
??这个韩姑娘真的是个大善人,她的心地真是太善良了。
??给他们这帮人一口饭吃。
??很快,粥熬好了。
??韩明珠放下了勺子。
??“粥已经熬好了,大家这就分下去吧。”
??“是,姑娘。”
??小厮们有条不紊的搬出装着碗筷的篮筐。
??这些碗筷也是丞相府的人带出来的。
??主要是考虑到难民们手上没有可以转食物的容器。
??分到粥的人喝完粥,把碗换回来,放在水桶里过一遍,再用热水烫一烫,下个人可以接着用。
??韩明珠亲自将那些熬得半干不稀的粥分进碗里,递到排队到自己跟前的人。
??寒冷的造成,一碗热粥下肚,立刻让难民们整个人都仿佛活了过来。
??连嘴带手的,将碗里的米舔得干干净净的。
??远远地看着新的一批难民又要来了。
??韩明珠手里掌着勺子,同其他人一起煮起了新的一锅粥。
??这样的情形,落在那些难民里,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众人纷纷的将韩明珠的样子,深深地记刻在心里。
??以后回乡了,可以把这件事说给乡亲们听,如果可以,将来一定要给这位韩二姑娘立座生祠。
??*
??淳安长公主府,阿琅拿着益阳县主给她的,往年每次施粥后,韩明珠抄给大家的账册。
??里面记录着施粥用的银钱去向:
??木料:五百根
??人工:一百人
??米粮:三万斤
??……
??各种各样的明细,一条条,一列列地记录在账册上。
??看上去账目很细,什么时间,什么人,买了多少,一一记录在上面。
??各种人工,米粮,所用的银钱也都一一记录清楚。
??阿琅点着账册,轻笑一声,
??“三万斤……若是灾年倒也罢了,这里不过施粥十日,竟然能用掉三万斤米粮……”
??“还有这里,这个木料搭了粥棚,拆完之后,还能继续用的。”
??宝珠郡主和益阳县主都是被各自的母亲教导过主持中馈的。
??账本也会看一些。
??从前韩明珠每年都会给一本账册,不过各位姑娘哪里耐烦一样样的去对账?
??“这个米粮的价格……”阿琅顿了下。
??宝珠郡主凑过头去看,“……这个米粮的价格怎么了?不对吗?和粮铺的价格相比,还要便宜些。”
??燕王回朝后,拘着她在府里,燕王妃趁机把府中的中馈交